在民间, 凡人一般称鬼节为中元节,而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期间, 阴曹地府之门便会大开, 而数百鬼夜行人间。
这时,很多凡人就会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每一个有新葬礼的家庭都会去一个新的坟墓, 但一般来说, 鬼魂会在当地祭祀。
因而在鬼节的这一日,尤其是太阳下山之后, 若是还有人大胆到孤身待在荒郊野岭, 就很有可能会有机会看到成百上千个鬼魂在夜间行走的异象,因而这也被称为鬼节。
过鬼节的这一日在经历几千年的延续之后, 就有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习俗和禁忌, 其中鬼节祭祖便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
随着孟婆的诉说,历朝历代众人都对这个鬼节有了初步了解, 而对于那些已经有了约定俗成中元节的朝代众人来说,那就是更有阴风阵阵的恐怖代入感。
七月半,被称之为鬼节, 这个时辰阴曹地府的鬼门关大开。因而在太阳西下后, 便是百鬼夜夜笙歌。
其实这个鬼节其实就是儿女子孙祭奠逝者、感恩祖先和寄托思念、缅怀孝道的时候。而在祭祖之时,很多凡人就会给自己的祖先准备一些纸钱和水果, 让他们在阴曹地府过得更好。
百鬼夜行真正开始的时辰是亥时,因为亥时正是人沉睡之时。人鬼有别, 若是让阴曹地府的鬼和凡间的活人对上,那鲜美可口的活人就很有可能会被恶鬼吃掉。就算是遇到没有害人之心的亲属鬼魂,但鬼魂从阴曹地府带上来的阴气和自身的鬼气,也是导致活人早死多病和多灾厄的原因。
那些常年徘徊在阴曹地府里, 不愿意去转世投胎者,一般都是怨气冲天、执念难消。而那些冤鬼、恶灵因为无法超生,再加上有可能得不到亲人的供奉,就更会导致怨气得不到缓解。
所以有时候地府就会花大手笔来让他们在阴气最盛的时候回到阳间,消除自己的执念,平息自己的怨气。而那一天自然就是百鬼夜行、鬼怪游荡。因而很多凡人家里的活人就在这一天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门,甚至还会每到这天所有活人都关紧门窗,灯火通明的等待天明。
孟婆说着,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极为耐人寻味若是真的有机会见到自己逝去多年的亲人,你们凡人可愿意为之付出某些代价
如此一句问话,让历朝历代众人都难得保持沉默起来。
但事情的发展显然是不会以他们的沉默而告终,因为随着孟婆的所言所行,那熟悉的鬼门关最终还是出现在凡间,甚至还在黑白无常和两神龙一凤凰的维持下被缓缓打开。
这绝对是比打开世上最富丽堂皇庄重肃穆的皇宫更为万众瞩目的事情。
一瞬间,随着那阴森冰冷的鬼门关被打开,那数不清有多少颗的七彩珠子也如同飞絮一般飘荡出来,而且还散发着或刺眼或温和或闪耀的亮光。
这一幕场景,显然就是比众人所想象的百鬼夜行要好上许多。
可不等他们反应过来,那飘荡出来的无数珠子就变成让他们熟悉的人,至少从那虽然惨白的面色和熟悉的容颜上看,那的的确确就是在八年安史之乱中惨死之人。
当这些鬼魂被鬼神引渡到凡间时,他们下意识就追随着自己熟悉的故乡和亲人而去,但有的鬼魂是一家人都死绝了,却是只能回到故乡去黯然垂泪伤怀。
一时之间,百鬼哭嚎阴风阵阵,连夜空之上的明月都得退避三舍。
黑白无常各自摇着镇魂铃,尽心尽力把这些鬼魂的神智保持得更长一些,免得让他们迷失神智而伤害到无辜的活人。
而在有太阴元君和精卫的帮助下,却是也能全面监督着每一个鬼魂的一举一动。
更别说除此之外还有金龙青龙和凤凰在一旁协助。
更重要的是,这一方世界与鬼魂所经历的大唐显然就是不一样,至少在看到尚且活着的自己,甚至连原本会变成汉人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河湟都不曾沦陷。
这些期待多年却直到死亡都不曾回到故国大唐的鬼魂,在见到酣然入睡,彷佛从来不曾受过国破家亡战乱之苦的自己,终究还是忍不住落下悲伤而喜悦的泪水来。
杜甫虽然是鬼魂模样,年纪也变回二十来岁的样子,但那饱经沧桑和体会过国破家亡之苦的辛酸却是尽显在脸上。
当他从穿墙而入,看到一派安宁之神睡在床榻之上的自己,和一看便知没有经过战乱离散和饥寒交迫贫困交加岁月磨难的妻子杨氏曾经因为贫困和苦寒,使得他们的儿子活生生被饿死,那样的人生悲剧压倒了他,也压倒了妻子。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日益艰苦,就连安稳度日也成了一种奢望。
饥饿、疾病、贫穷和离别成了他们,甚至大唐所有人的家常便饭。
但他的妻子并没有抱怨,而是以千金之躯,克勤克俭,任劳任怨,默默为他奉献着一切。
兵荒马乱四处漂泊的日子里,妻子就是杜甫唯一的慰藉。
别的诗人,比如诗仙李白可以写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妓女“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写陌生的女子“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还有所谓的大情圣元稹在妻子死后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可是妻子尸骨未寒,几月不到,他却立刻就和薛涛你侬我侬,哪里还有半点深情。
以及后面宋朝的苏轼,虽在妻子过世十年后,仍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来怀念妻子,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娶妻和纳妾。
但诗圣杜甫却和当时许许多多同时代的诗人不同,他的一生只娶过一次妻,只成过一次亲,在那个可以三妻四妾随意狎妓甚至是会被说成风流惬意的时代里,杜甫没有纳过妾,因为他始终只爱他的妻子。
“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娥。”是他对妻子姿容的真心赞美,“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是他对妻子的喜爱的思念。
只是他却对不住妻子,不仅生前让妻子陪着他一起忍饥挨饿受苦遭难,还在寒风刺骨之时病逝,让妻子要在寒冬腊月安置他的灵柩,甚至最后又随他而去
甚至还得等四十余年,才能夫妻合葬于故土,勉强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的愿望。
但杜甫还是放不下妻子,在确定此间大唐得遇明主,一年时间便平息安史之乱,甚至还都长安,并大兴科举从天下取士入朝为官。
而自己就是被陛下重用的第一批人之中的幸运者之一。
从此他的妻儿也能跟着过上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国泰民安,家庭美满,这对杜甫来说,已然是最好的事情。
杜甫看完妻子之后,就又去看了他的孩子,在看到几个儿女都是一副天真无邪、虎头虎脑的可爱模样,尤其是早年便因为贫困而夭折的小儿子,此时也是恬静睡颜,那小胳膊小腿都跟一节节莲藕一般,惹人喜爱。
他下意识想要伸手去摸一下自己的孩子,随后又反应过来自己已然死去,而且从地府归来的鬼魂最好不要和凡间之人肢体接触,以免妨碍到活人的生气和运数。
于是杜甫收回了自己想要抚摸子女的手,而是就隔着一段距离,贪婪的看着自己孩子的睡颜。
直到听见黑白无常两位大人的招魂幡响起,杜甫才一副依依不舍却又心满意足的模样离开了。
可以说,杜甫这般重逢亲人又满是喜爱欣悦的样子,当真是让众人为之动容,更甚至那慈父的眼神,都被青龙说是跟李世民看小凤凰差不多。
总之就都是沉甸甸的父爱如山
有这样反应的何止是杜甫,所有鬼魂看到自己合家美满的幸福现状,尤其是国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情况,让他们更是喜极而泣。
“我还是大唐之人大唐没有亡大唐不会亡”
“河湟真的没有沦陷吗我真的还是大唐的子民吗”
“爹 娘孩儿终于回来见你们了”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子美,我们终究还是回到了长安我们终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