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第 93 章 乔嘉嘉虽然准备去何……(2 / 2)

而今天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回了,不主动要但是会在旁边用各种语言暗示,沈以南遇到的次数多了,已经对此免疫了,这会儿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是不提分块鸡肉尝尝。

那人看沈以南是真的铁了心不给,一整个铝饭盒里的鸡肉马上就要被吃完了,这才有些悻悻地走了,嘴里还小声嘀咕着小气之类的话。

沈以南有些无奈地说道“让你看笑话,我们宿舍虽然有几位比较热心的老大哥,是第一批到这边的,比较照顾我们这些新来,但也有一些,额,脸皮比较厚的。”

乔嘉嘉当然能理解,她正好想到了爸妈让她跟以南哥说的事,差点忘了,她赶紧说道“那以南哥你想不想搬出去我家在这边是有一栋老房子的,你上午看到我的时候,我就站在老房子门口,前些天正好翻修了一遍,收拾收拾就能住人。

之前一直没有人住房子坏的快,爸妈他们想着你正好在这边插队当知青,知青宿舍这边房也紧张,就让我问你愿不愿意搬出来到我家那边的老房子住,这样也能给老房子添点人气,有人住了也不至于那么快就破败下去。

老房子那边虽然条件比不了城里的房子,但是肯定比知青宿舍这边条件好一点,而且还宽敞。”

沈以南当然是愿意搬过去住的,知青宿舍十几个人一间,住宿条件差还是其次,主要是宿舍里太多人的生活习惯不好了,卫生这一块真的是无解的难题,而且还有个别几个比较难缠的人,不过这些对于他来说也都能解决,倒算不上是什么大问题。

对于他来说,比较难忍受的事问题。一个房间住着十几个人,相当于大通铺一样的布局,几乎是没有,他原本还想着到了何家村这边插队知青之后,还能去几位下放到这边的爷爷那边看望一下,反正也离得不远,但真的到了这边发现操作起来是真的难。

晚上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边上的人翻个身都能感受到动静,白天上工、吃饭的时候也几乎是好几个人一起,一整天下来压根就没有单独行动的机会,更别说偷偷去看望那几位被下放的爷爷。

所以现在有搬出去的机会,沈以南自然是乐意的,还道“叔叔阿姨他们应该还没走吧一会我过去跟叔叔阿姨说声谢谢。”

“好,正好你过去的时候把钥匙给你。”乔嘉嘉点头道。

“嘉嘉,你来走亲戚啦”何珍风风火火地走了过了,剪了齐耳短发,看起来很是英姿飒爽。

“珍珍姐好。是走亲戚,过来这边姥姥家然后顺便再看看我家老房子。”乔嘉嘉回道。

“这人你认识他不是首都来的吗”何珍作为大队长的闺女,对于村里下乡插队的这些知青背景也都了解,这个沈以南档案上写的是首都人,嘉嘉妹妹可是土生土长的省城人,怎么会跟他认识可别是被这个沈以南哄骗了。村里也是有过这样的先例,之前就有知青哄骗村里的女孩子。

乔嘉嘉并不知道珍珍姐的想法,解释道“以南哥的爸爸在省城这边工作,以南哥寒暑假的时候都会过来,我们是认识的。”

何珍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奥,那就好,那你们先聊,我去砖窑那边了。”

砖窑可以说是何珍一手带着人建起来的,因为当时她连18岁都不到,村里有不少人都不信任她,毕竟建砖窑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是要技术的,隔壁镇上砖厂里的技术师傅都是被供起来的,那些建砖窑还有烧砖的技术更是一点都不会外传,何珍这么一个黄毛丫头,难道去城里念了几天书,就能都懂了吗

之前也不是没有生产队想学隔壁镇上的砖厂,也建砖窑烧砖赚个外快的,但是最后失败,砖窑建起来了,但压根就烧不了砖,连哪里出的问题都不知道,因为建砖窑花了不少钱,到年底差点儿没钱分给大家过年。

所以村里有一半的人都在反对,但何大队长力挺自家闺女,建砖窑势在必行。因为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因为大队长“一意孤行”的决策,才让大家顺利的度过了灾年,现在又见到了大队长强势的一面,原本反对的人就有些动摇了,毕竟大队长还没有做出过什么错误的决策,最后建砖窑这事到底是继续下去了。

何大队长对建砖窑这事一窍不通,但他信任自己的闺女,于是大手一挥,把建砖窑的事情完全交给了闺女负责,他并不插手,后面砖窑进城了,砖也烧出来了,何大队长也还跟之前一样,把这边的事情都交到了闺女手中,他作为大队长,还是继续的抓村里生产。

父女俩分工合作,这两年带着村里人赚了不少钱,相信再过两年,他们何家村估计就是红星公社这边最富裕的村子了,现在整个公社就数他们何家村建新房子的人家最多。

何珍虽然今年才十八岁,但在村里的威望都快赶得上她爸了,毕竟谁不想多赚钱呢而且何珍之前给村里人开会的时候还说,以后还要建砖厂呢,可以赚更多的钱,到时候村里的人就能到砖厂里当工人,和城里工人一样每个月都有工资拿。

这样的未来谁不憧憬现在村里人天天都盼着砖窑那边的生意再红火些,到时候砖厂就能建起来了。

也因为砖窑的事情,整个何家村算得上是公社这边最欢迎知青的生产队了,以前其他村还嫌弃知青下乡插队会带来各种麻烦,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带的浮躁了,而且又要给他们盖房子,年底又要给他们分粮食分钱,实在不值当的,要不是公社那边对每个生产队有指标要求,有些生产队甚至想一个知青都不要。

但何家村不一样,他们恨不得把公社那边的知青都包圆了。

现在砖窑建起来了,人手实在是缺得很。对于乡下人来说,土地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以农为本可不是说说,每年的吃喝全都靠地里生产的那些粮食呢,而且年年都有指标,还要往上面交粮食,自然不可能把村里的人手都放到砖窑那边去,必须是先完成生产任务,才能再去管砖窑那边的事情,要是本末倒置,估计公社那边都会通报批评何大队长,甚至还有可能把砖窑关停了。

今年双抢的时候,为了抓生产,砖窑那边甚至还停工了几天,幸亏八月的时候又来了一批知青,又补充了一些人手,要不然估计砖窑那边得停工一个月。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终于意识到知青的好处。就算他们干活不麻利,以前没干过活也挣不到满工分,但人多就是力量,几十个知青一人分一点活,也能帮村里减轻不少负担,现在一听到公社那边通知又有知青下来了,何家村这边就是最积极过去领人的一个生产队。

不过坏处就是,之前领的太多了,知青宿舍要不够住了。在前年的时候,一个知青宿舍里面才住五六个人,现在已经住到了十几个人了。不过反正村里就有砖窑,建房子也没以前那么耗费了,何珍已经和父亲商量了,等这阵子忙完了,就帮那群知青再建几间知青宿舍,现在最近宿舍里这真的有些挤了。

除此之外,何珍还打算把牛棚那边也修一修,对于牛棚里被下放的那些人,何珍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不过明面上的理由当然是为了村里的那些牛了,村里那些牛可不是菜牛,养大卖给收购站送到城里肉店的,那些牛都是耕牛,都是要耕地的,金贵着呢,村里还专门有人照顾这些牛,牛比人吃的都好,现在为了这些牛修一修牛棚也很正常。

因为何珍经常会去牛棚那边,倒是跟沈以南熟了起来,虽然不认识何家村里这些被下放改造的人,但都是跟那几位爷爷一样遭遇的人,沈以南自然不可能对他们熟视无睹,有时候也会给他们捎些东西。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乔嘉嘉很快就开学了,她骑着自己的新自行车到红旗高中报到,本来爸妈爷奶他们想要陪她一块过去,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离开钢铁厂的范围,上的学校也是公立学校,那边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是陌生的。

但她拒绝了,她都已经上高中了,不是小孩子了,可以自己去报到的。而且现在厂里那边又忙,上面来了一批新订单,她爸还有爷爷两个人忙得连中午饭都是在食堂那边吃的,还是不要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请假了,有那个时间她更愿意爸爸和爷爷请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

不过因为奶奶乔竹芳早就已经退休,她是没有什么事情的,一定要跟过来的。

乔嘉嘉无奈,只好同意奶奶的要求。红旗高中的面积是真的大,再加上暑假两个月又翻修了一遍,几栋主要的教学楼现在看起来新了一点,没有两个月之前乔嘉嘉过来的时候那么破了。

红旗高中算是机关学校,除了招收了钢铁厂附属职工子弟中学、省城煤矿厂子弟中学、省城电厂子弟中学这三大工厂附属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其他的生源都是来自高中附近的机关单位的,比如省商业局、省公检法、省邮局、省医院之类单位的职工子弟。

也因为这样,红旗高中学校经常会分成各种派别,班上也有各种小团体,并不算十分和谐。

之前学校分班都是那些机关大院子第分到一个班,工矿子弟分到另一个班,很少会混着分。

不过自从去年调来了新校长,现在分班就变了,全都打乱了分,班上来自哪的的学生都有。

因为新校长手段强硬也有背景,就算学生们不乐意这么分班也没办法,而且现在新校长主抓纪律,要是被发现那些机关大院子弟欺负别的学生,惩罚是跑不掉的,严重点还会直接处分,档案上少不了多一个黑点,所以不少学生还没有开学,就被家里人耳提面命老实一点。

乔嘉嘉到了公告栏那边看了看分班表,她是高一一班的学生。

看到这个分班结果,乔嘉嘉有些意外,也有些迷之运气在。她从幼儿园到初中,就算后面经历了分班,班级的序号一直都是“一班”没有变过。

原本以为到了高中可能会改变,没想到她还是一班的学生。

挺不错的,“一班”这个号码挺好记的,从小到大都是一班的学生,以后就算毕业工作了,过了几十年,估计也不会忘记自己上学的时候是几班的学生,想到这里乔嘉嘉被自己的想法都逗笑了。

第一天开学时间并不紧张,乔嘉嘉很快又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她没有选择住宿而是走读,也就不用像住宿生那样现在去收拾行李,她干脆带着奶奶在学校里逛了起来,虽然暑假的时候已经来过了一趟,但那时没有翻修,跟现在看起来差别挺大,一时之间还真有点新鲜。

“幸亏嘉嘉你不住宿舍,刚刚我透过那楼道往里面瞅了一眼,可真挤呀,一整层楼就六个水龙头,连洗漱都不方便。”乔竹芳感叹道。

乔嘉嘉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说她娇气也好,说她吃不得苦也罢,反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她是绝对不会选择住宿的。

因为刚刚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说了,十点半的时候要回教室集合开会,乔嘉嘉跟奶奶摆手说再见,然后才去教室。

乔嘉嘉到教室的时候,班上已经挺多人的了,她找了一个同桌是女孩子的空座位坐下,然后就等老师开会了。

“你之前是哪的学生”乔嘉嘉现在的临时同桌戳了戳她的胳膊小声问道。

“我是钢铁厂附属职工子弟中学的。”

“我也差不多,我是煤矿厂附属职工子弟中学的,太好了,我们俩交个朋友吧,我叫李青锋。”说完,就笑着伸出手要和乔嘉嘉握手。

乔嘉嘉虽然比较慢热,但是在别人主动交朋友的情况,她一般也不会拒绝,也伸出手来跟新同桌握手。

“我叫乔嘉嘉,也很高兴认识你。”

李青锋剪着齐耳短发,容貌也很英气,看起来很像一个假小子,她笑着对自己的漂亮新同桌说道“是青锋不是清风,青色的青,锋利的锋。我的名字有点奇怪吧像男孩子的名字,不过我很喜欢,像一把剑一样。”

“挺好听的,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名字。”乔嘉嘉并不觉得这位新同桌的名字奇怪,谁说女孩子不能起这样的名字了。

开学第一天,乔嘉嘉收获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新朋友。

因为她们俩都是走读生,在放学的时候,她们俩还约定等星期天一起出去玩,到百货大楼买新学期的文具用品。,